欢迎来到环球时代网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化 > 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2020-09-25 来源:  浏览:    关键词:

9月16日至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聯合黃河流域9省區舉辦的黃河流域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展播活動在線上線下同步與觀眾見面。參與本次展演展播活動的劇目為黃河流域9省區優選劇目,凝練了具有流域特色、區域特色的多樣化文化元素。

去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一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貫徹落實講話精神,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積極開展黃河主題舞台藝術作品創作。本次展演展播既有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黃河入海》、交響音樂會《黃河回響》、交響詩《黃河萬古流》等新創作品,也有結合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進行復排提升的舞蹈史詩《黃河》、民族音樂會《黃河從草原走過》、情景歌舞《黃河歌謠》、話劇《天下第一橋》、音樂劇《花兒·少年》、交響組曲《黃河金岸》,從不同側面詮釋和演繹著黃河故事,展示了黃河文化的豐富內涵。

弘揚愛國主義,歌頌奮斗精神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說起黃河主題的文藝作品,《黃河大合唱》人人耳熟能詳。本次展演展播的多部作品,也用不同方式演繹、繼承或化用了《黃河大合唱》的經典旋律,讓人心潮澎湃。

“黃河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重要象征,以黃河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在重大歷史時間節點發揮著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重要作用——民族危亡之際,一曲《黃河大合唱》發出了全民抗戰的怒吼,燃起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斗志﹔改革開放之初,一曲《我的中國心》唱出了中華兒女對祖國的深深依戀……”有評論表示,這些優秀文藝作品的最大特色便是唱響愛國主義,因而有了極強的生命力,為大江南北、神州內外廣為傳唱。

“愛國主義是文藝創作的永恆主題,黃河文化孕育的家國情懷為文藝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和靈感。不論是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黃河入海》熱切贊美母親河、祖國母親,還是音樂劇《花兒·少年》展現新中國成立后,各族兒女來到三江之源青海,把青春熱血、辛勤汗水融入這片高原熱土……都是愛國主義情感的迸發,因此震撼人心,引起廣泛共鳴。”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黃河磅礡雄偉的氣勢、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炎黃子孫與黃河水患搏斗、共生的歷史,映照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品格。這次展演展示也為奮斗精神唱響了贊歌。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線,團結一心沖上前……”《黃河船夫曲》讓人心潮澎湃﹔

“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蜿蜒,結成九曲連環﹔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黃河頌》贊美了黃河的“偉大堅強”。

《黃河入海》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以氣勢如虹的朗誦、合唱,點燃了網友的激情,他們紛紛留言:“我們向著黃河,唱著我們的贊歌”“不懈奮斗、不斷進取”“攻堅克難,不舍晝夜”“日行千裡,不達目標不罷休”……

傳承優秀傳統,進行時代創新

陝北民歌情景歌舞《黃河歌謠》讓不少觀眾“眼前一亮”——原汁原味的陝北民歌鄉土氣息,與清新、流暢、厚重的交響樂相互碰撞,再加上不失現代氣息的舞美藝術,配以純正的方言腔調,用最為原生態的民歌文化和現代舞台藝術的結合,再現了黃河兒女的勞動、生活及情感。

“我們希望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讓更多人了解陝北文化的傳承以及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樂觀和艱苦奮斗精神,知曉這方土地上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黃河歌謠》總導演王宏表示,“一段時間以來,陝北民歌在發展上遇到了瓶頸。民歌隻有在保護的基礎上融入時代氣息,才能有更廣闊的舞台和更持久的生命力。”

黃河文化,源遠流長﹔黃河沿線,文化燦爛。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本次展演展示的作品不少都延續了歷史文脈,傳承和弘揚了黃河沿線優秀傳統文化,又對其進行著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作品從而更顯豐滿、厚實。

音樂劇《花兒·少年》是一部以民歌花兒為底蘊的當代音樂劇。花兒產生於明代初年,是流傳在黃河沿線甘、青、寧三省(區)的民歌。《花兒·少年》中的多個曲令和小調,都在傳承傳統曲令的基礎上,對旋律和唱詞做了大膽的創新,比如對《四季歌》的演唱演奏,將主旋律和變奏曲在劇中貫穿始終﹔花兒唱詞順應時代,比如,“祖國華誕七十年,山山水水換新顏﹔年年六月花兒會,新時代日子比蜜甜。”

文藝創作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更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要深入地講好黃河故事,必須研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汲取營養﹔再不斷結合時代風貌、審美習慣,推陳出新,創造出既有文化底蘊又有流行范兒的優秀作品。”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深入挖掘精神,雲上講好故事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的黃河文化積澱、歷史故事以及近年來黃河沿線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都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

“文藝創作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隻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過雙腳丈量、雙眼觀察、雙耳聆聽,才能激發藝術靈感和創作熱情,流淌出真實、生動、鮮活的黃河故事。”多部作品的演職人員一致表示。

包括《黃河入海》《黃河歌謠》《花兒·少年》等在內的多部劇,都來自火熱生活,緊隨時代脈搏,因此為觀眾所喜愛。“真實、親切、有溫度”“這不就是我們祖祖輩輩的生活嗎?主人公不就是我家的鄰居、咱們的兄弟姐妹嗎?反映的不就是歲月更迭的時代面貌嗎?唱出的不就是我們的希望和期待嗎?”觀眾如此稱贊。

為了更廣泛、便捷地服務觀眾,本次展演展示以“線下劇場演出 線上網絡展播”的方式同步開展。數據顯示,首場演出《黃河入海》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在直播平台的總觀眾人數超過2800萬,獲得674萬點贊。對於以劇院為陣地的舞台藝術來講,如此巨大的人數無疑是“怎麼都不敢想象的”。

“要陝北民歌讓更多人聽到、黃河故事讓更多人看到,就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積極融合新媒體。擴大覆蓋面后,就會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自覺加入到傳承的隊伍中來。”《黃河歌謠》藝術總監、陝北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向榮說,“這是我們第一次進行網絡直播,觀眾的數據和反饋讓人振奮,也鞭策我們繼續打磨提升作品。”

業內人士表示,“線上的文藝活動極大拓展了觀眾覆蓋面,也能接受更多觀眾的檢驗。對於擴大黃河主題文藝作品的影響力,收集更多觀眾的意見建議,督促作品打磨提升,作用顯著。”

“從反饋來看,本次展演的作品總體質量不錯,同時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對作品進行細致打磨,傳承黃河文化、弘揚黃河精神,繼續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出更加精彩的“黃河故事”。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

分享到: